首页> 活动资讯> 火星救援:送给创业者的一碗好鸡汤

火星救援:送给创业者的一碗好鸡汤

我要分享
  • 我要分享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信好友
  • 新浪微博
企业干货 唯你科技 2015-12-02 10:43

每个看了《火星救援》电影的小伙伴,都感叹着“知识就是力量”、“理科生改变全世界”,甚至平时不起眼的土豆,也一度成了菜市场热销排行。

创业者鸡汤

剧中马克•沃特尼几乎拥有“成功创业者”的一切素质,缔造了个在火星上创业的励志剧!
一次火星任务中,因遭遇风暴(科学家说这是bug,火星气压乃地球两百分之一,若真有时速150公里沙暴,据说只相当于地球上的清风徐来),团队撤离火星,沃特尼由于意外被落在孤星之上,其他人都认为他死了但他没有,他醒来后意识到,已有物资完全不足以撑到理论上获救的那一天,于是沃特尼脑洞大开,成为火星有史以来第一位农民,他在荒蛮之地种起了土豆,并找到了与地球联络的方法,最终凭借一系列荒诞却有效的技术手段成功获救。

前无“古人”
沃特尼与创业者第一个相似之处即是:任务的独创性。这也是之后要讲到的其他困难的逻辑起点。
在大多数时候,沃特尼在火星这片试验田上的一举一动,甚至一颦一笑,都造就了人类各种“第一次”,他自己也知道“我在做一件很特别的事,自己在火星上的每一步,爬上的每一个山丘,留下的每一个印记,都是几十亿年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步。”(有人质疑,人类耗费巨大资源救一个人值得么?事实上,正由于各种“第一次”,沃特尼带来的科研价值已无比巨大)。
创业者亦然,否则干嘛要创业。重要的是,这种“第一次”的骄傲很容易陷入一种沁人心脾的自我感动和认同——特别对创始团队而言,使命感尤为强烈。这一切没什么不好,只要这一切为你所爱。
专业,专业,还是专业
原著里,沃特尼拥有植物学和机械工程学双硕士学位,这种“学霸”降临火星,专业极为对口,有了无以匹敌的专业度,才有了荒野求生,甚至“I am gonna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 planet(我一定要用科学干死这个星球)”的资本。
而关于创业,创业者必须是所在领域真正意义上的专家,而“专家”这次词在被污名化之前,几乎是“浸淫多年”的代名词,许多时候所谓“旁观者清”都是旁观者的自嗨罢了。你知道,人类在科学领域最顶尖的大脑几乎都来自高校,尤其在美国这种技术驱动创业的地方,创业无疑是有一定门槛的。就像王煜全所言:“可以有20岁的王牌程序员,但没有20岁的产业专家,因为想看懂一个产业,没10年20年的浸润,思考,试错,是不可能的事情……”
持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
电影结尾,沃特尼在向NASA新人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(大意):面对困难,你可以等死(原著里,基地有大剂量吗啡,能让沃特尼无痛苦地自我了断),也可以马上动手解决问题,解决完一个,就再解决一个,然后就可以回家了。
这绝对是创业者的真实写照。创业过程即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组成,团队,投资者,竞争对手,其他外部资源,构成了所有意外。而如前所述,既然前路无从参考,那么唯一能做的,就是发现问题,动手解决,重复这个过程,重复次数最多者胜出——所谓剩者为王。其背后逻辑是,将恢弘愿景(比如逃离火星,比如当行业老大)拆分成一个个能力范围之内的小项目。在一步一步向前拱的过程中,你会获得勇气,而勇气又是个流动的概念,就像本•霍洛维茨所说:“你每做一次艰难而正确的决定,勇气就会增加一分。”这也许是人类本性上对于冒险的奖励机制。
低成本整合资源的能力
当沃特尼种完土豆,尝试与地球建立联系时意识到,他必须仰仗现有资源去寻找之前一台距离甚远的探测车,他手头只有一辆最高时速25公里,且每走俩小时就要充电的火星车,更要命的是,车内无比寒冷,资源也不够,设备也堪忧,但沃特尼仍旧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妥协改装了火星车。这种“先能用再说”的理念也体现在故事后段他用塑料布和胶带的逆天飞行上。
某种意义上,创业的本质就是确定一个目标,而后在广袤市场资源中探寻一种新的整合方式去实现它。通常情况下,资源远非最优,所以低成本整合现有资源的能力无疑非常重要。
所以创业者永远要牢记的一个逻辑是:无论哪个阶段,愿意帮你解决问题的人越多越好。
园易贷,无论哪个阶段,都愿意帮你解决企业资金问题,助力成长!

我要分享
  • 我要分享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信好友
  • 新浪微博